带着灵泉快穿_分卷阅读_62
时间一晃就到了要放暑假的时候。
米朵打算要在村里盖房子的消息一出来, 不光在他们这些一起下乡的知青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村里人也觉得有些诧异。
知青们就不必说了, 他们几乎都还抱着要回城的念头,虽然明面上说要扎根农村,可是心里却都心心念念想着回城。如今听到米朵竟然真的想要扎根在这里的消息,佩服的人自然也有, 但是更多的却是不理解,不理解她放着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要, 反而喜欢留在村里。
毕竟在他们知青的心里, 下乡只是这一两年的事, 再过几年, 他们就可以找各种途径回城里了。
倒是村民们诧异归诧异,但是想到米朵能一直留在村里, 担任小学的老师也挺好的,所以他们对待此事倒还抱着比较友好的态度。
于是米朵想要在姚家房后的那一片空地盖房一事, 村里和大队不仅很快就批了下来,还按照她的要求给她多划了一些空地。
有过一次在村里盖房的经历,米朵几乎是驾轻就熟, 再加上有张婶和知青们帮着张罗,米朵手里又有钱,这次建房几乎是顺风顺水,还不到暑假结束房子就建好了。
大概是工钱给的痛快,村民们还多给她运了几车土,把院子垫的厚厚实实的, 用来种菜是没问题了。
米朵搬入新家那天,只请潘小娟和张婶几个关系好的过去坐了坐,吃了顿饭。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她确实没多少亲朋好友可请。
过后几天,米朵就开始忙着把山上种出来的一些粮食偷偷运到家里。她在盖房子的时候,特地让村民们给她挖了一个地窖,有两百立方米,能盛不少粮食。
山上原来种下的玉米已经收获了两次,差不多有三百来斤。小麦后来买到种以后,也收获了一次,有一百多斤。而各种豆类和花生只收获了一次,不过产量却比玉米要多一些,加起来有五六百斤。
对这些粮食,米朵早有打算。各种豆类和花生留下来自己吃,而玉米和小麦她打算留下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拿去换成粮票和钱。
毕竟,她一个知青每年分到的粮食有限,突然拿出那么多粮食到磨房磨面肯定引人怀疑,还不如换成粮票和钱,以后还可以用粮食和钱买吃的。
于是趁着暑假还没开始,米朵去了几次镇上,每次都是天还没亮就走,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做好这件事。
最后一天,她还用手中的粮票在镇上买了些白面和猪肉。
晚上的时候,米朵用院子里刚刚冒出来的小葱剁碎加上猪肉和少许青菜,包了一顿饺子吃。
这还是穿来以后,米朵第一次吃到白面和肉,她一个人解决了三盘饺子,要不是怕吃撑,她还会将剩下的二十几个饺子一起吃完。
那二十几个饺子,米朵后来想了想,找了个盘子盛好,端去送到了姚家。
姚老头抛开成分不提,确实是个好邻居。米朵建房的时候,他也帮了几天忙,缺的工具都是他主动送来的。
米朵敲开姚家大门的时候,姚老头正在房里教姚新宇认字。姚新宇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惜姚老头却拿不出钱来供孙子读书,只好自己在家教孙子认字。
听到敲门声,爷俩都是一惊,姚新宇还飞快的把认字的书藏了起来。姚老头等孙子藏好书,这才慢吞吞的去开门。
等他开开门看是米朵,这才松了口气,“是许同志啊,快进来坐。”
米朵不着痕迹的扫了眼他们住的地方,环境简陋归简陋,却收拾的很干净整洁,墙上还贴了不少报纸,掩去了房子的破败。
米朵收回目光笑道:“今晚我包饺子,包的有点多,就给你们送了一盘。”
姚老头却不肯收,饺子在当时可是个好东西,一般人家一年到头也不过吃上一两顿。
米朵道:“老爷子你就收下!这天这么热,这饺子若是不吃,明天保不齐就坏了。”
姚老头听米朵这样一说,才把东西收下。
米朵也不多留,送完饺子就走了。
她走后,爷俩将那一盘饺子推来推去,最后姚老头吃了五个,剩下的都让给了孙子。
看着孙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姚老头有些伤感,孙子没赶到好时候,前些年莫说饺子,就是鸡鸭鱼肉,因为顿顿都吃,姚家的人也不怎么稀罕。
只可惜,好日子并不长久,孙子还没出生,姚家就败落了。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守好祖宗留下来的那点东西,姚家迟早会有起来的那一天。
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孙子赶紧上学念书。只有念书识字,才能将祖宗留下的手艺传承下来重整家业,不然光凭他攒下来的那点金条和银元宝,迟早会坐吃山空。
姚老头是个清楚人,也从不做赔本的买卖。当初在米朵建房的时候帮忙也不是没有目的的,他下地干活的时候听人们说米朵既是城里来的知青,现在又在小学教书。若是笼络好了她,对将来孙子上学也有帮助。
本来姚老头打算过几天去上门求一求对方的,哪里想到对方却比他先上门一趟,而且还送了一盘肉饺子。这下,姚老头就觉得原来准备的礼物有些不够了。
姚新宇吃完饺子后,就见姚老头还在那里发呆。
“爷爷,你想什么呢?”
姚老头没理他,起身走到墙边,抽出了墙边两块活动的砖,然后从中取出了一本发黄的书籍。
“爷爷,你拿这书做什么?”
姚老头回过神道:“我打算把这书送给许知青,让她帮忙让你去小学上课。”
“爷爷你不是说过,祖宗有规矩,我们祖传的菜谱不能传给外人的吗?”
姚老头道:“这不一样。这本书不是我们家的菜谱,而是另一个御厨留下来的菜谱。你曾曾祖父当时和他同在御膳房,两人关系不错,听说他写了一本菜谱,就抄录了一份。不过后来光是研究你曾曾祖父的菜谱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姚家吃喝不愁了。所以这菜谱,几乎没有多少人翻阅过。如今给了那许知青,也不算违背了祖训。”
送米朵这本菜谱,是姚老头深思熟虑过了的,这本菜谱的封面写的是“齐氏菜谱”,里面所记载的菜谱也多是南派菜肴。就是米朵将来以这本书为由想要检举他私藏封建书籍,也不怕。毕竟他们姓姚,又是北方人,村里人就是再无知,估计也不会信。
不过这种以防万一的想法,应该只是他多想了。据他观察,米朵搬过来这些天,从未因为他家的地主成分,而对他们有所歧视,这才是姚老头肯拿出这本菜谱示好的原因。
在他看来,对方终究是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比村民有文化的多,也能知道这本菜谱的价值。
于是,临近暑假结束的时候,姚老头就拿着书去了米朵的新家。
米朵当时正在院子里腌咸菜,她在刚搬来的时候种了不少青菜,这些天下来,青菜长势很好,几乎吃不过来。米朵想起这个时候冬天的时候除了大白菜几乎没别的菜吃,便想将多余的青菜腌制成咸菜。
她腌制咸菜的方法有些类似南方人的做法,将青菜洗净晒去表面的水分,就可以腌制了。取一个不大的咸菜缸,放一层细盐,放一层青菜,青菜要整整齐齐的码好。这样腌制好以后,随取随吃,而且保持青菜原有的颜色和味道。
姚老头来的时候,米朵已经腌了两缸咸菜了。
她一边洗青菜,一边听姚老头说出了来意。
当姚老头取出那本菜谱的时候,米朵还有些不在意,她在现代的时候,也曾见过各式菜谱,觉得菜谱这东西也就是在古代和近代珍稀一些,放到现代,什么菜谱没有。
直到姚老头说这菜谱是一位御厨写的,米朵才有了几分兴趣。她擦了擦手,从姚老头手里接过菜谱,然后随意的翻了翻,就发现这本菜谱和她以往见过的都不大一样。
其中的食材处理以及做法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很多菜名,她几乎听都未听过。
米朵这才知道这本菜谱的价值,她当即收起菜谱,“老爷子说的事就交给我!您孙子上学的学费就由我来出。”
姚老头没想到米朵比他想象的还要重视那本菜谱,那颗心终于落了地,“有许同志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也没什么别的期望,就是想要他多认识几个字,多念几本书就是了。”
这个愿望其实不难实现,上学的费用,一学期不过五毛钱,这点钱,米朵自问还是出得起的。
开学以后,米朵照旧还教五六年级。而姚新宇的学费,她则交给了教一年级的赵老师。赵老师问起,她就说姚老头不放心孙子拿那么多钱,因为两家住得近,姚老头便把钱交给了她。
赵老师也没怀疑,五毛钱在当时确实不少,几乎可以抵得上后世的五十元了。
姚新宇上学以后,两家就走动得更多了。
有时米朵做了好吃的,也会端过去一碗给他们。
而姚老头私下里送的那本菜谱,米朵后来细细看了好几遍,发现御厨的菜谱确实不是其他普通菜谱可以比得的。
她还发现这本菜谱上记载的南派菜式多以清淡为主,而且素菜占据很大一部分。
这和后世重辣,重味的川菜截然不同。
米朵抱着试试的态度,用自己种出来的青菜,做了一道素菜。当中自然缺少不少材料,可是做出来的口感却比她往日炒的菜要好吃许多。
接下来,她又陆续做了几道菜式,发现菜谱上记载的菜式味道确实很好,这才彻底相信这本菜谱确实出自御厨之手。
从那天开始,米朵才真正花时间去研究菜谱。
作者有话要说: 前几天看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书,里面有写到一种咸菜的腌制方法,就是铺一层盐,铺一层青菜。具体做法,因为书落在婆家了,所以不能说的太清楚。不过大概就是这样。
第92章 女知青
由于材料有限, 米朵能做的菜肴不多,尤其是她最想做的那道砂锅狮子头, 需要不少材料,而以眼前的条件根本无法办到。
米朵后来只好用从河里捞来的小鱼代替蛤蜊熬成高汤,用腊肉代替金华火腿,用晒干的蘑菇代替干贝, 做了一锅别有味道的砂锅狮子头。
砂锅狮子头相比一般的狮子头来说并未经过油炸,只在入锅前糊了一层蛋白, 避免让狮子头下锅以后散开, 因为处理方式比较特别, 所以狮子头吃起来特别清淡, 而久煮不散的狮子头也吸饱了高汤的精华,一口咬下去汁多味美。
肉丸的肉汁与鱼汤的味道, 加上蘑菇和腊肉的味道,还有一点白菜的清香, 这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竟然出奇的鲜美咸香。
“小许,你炖什么东西呢, 这么香?”
米朵刚吃完一个狮子头,就听见门外响起张玉芬的声音。
张玉芬在门外就闻到那股香味了,一边嗅着鼻子一边走进了屋里。
米朵在她进来以后,就去拿了一副碗筷,“婶子还没吃午饭?”
张玉芬是吃了午饭来的,可是闻到屋子里那股扑鼻的香味, 硬是没反应过来。等她反应过来时,已经坐在桌子上开始品茶那道狮子头了。
“小许你怎么做的啊,这肉丸子真好吃。”张玉芬对砂锅狮子头赞不绝口,“还是你们城里人会吃,看来我找你是找对了。”
张玉芬吃了一个狮子头就放下了筷子,“我今天来原本是想让你帮我参详参详办喜宴的事,打听一下你们城里过喜事的时候都吃什么酒菜。”
米朵一听喜事二字,当即就想到了赵援朝和周蓉,“援朝哥要办喜事了吗?”
张玉芬道:“嗯,你援朝哥也不小了,我们和周家一合计,他们也同意让闺女早点进门。日子就定在下个月。我们就援朝这一个儿子,自然就想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所以我这才想找你问一下城里的喜宴是怎么办的。比方刚才这道丸子,我看就很好吃,不吃城里吃喜宴,席上有没有丸子。”
张玉芬这个时候就庆幸,还好自己相中许敏的事,只有自家人知道,并未对外人透露一丝一毫,要不然就是许敏自己不介意,只怕也要顾忌一下外人的言语,再不和她家走动。
米朵道:“还真有。城里人吃喜宴,宴上会有一道四喜丸子。”
张玉芬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想请米朵过来做这道丸子,又怕她心里有疙瘩,不愿意帮忙。
米朵主动道:“这道四喜丸子,想必村里没人会做这个。婶子要是觉得我行,不如由我来做这道菜。”
张玉芬马上就笑道:“行行行,怎么不行。”
后面米朵又说了几个菜式,张玉芬一一记下,准备回头跟妯娌李翠花说一声。李翠花她爹是十里八乡做喜宴的一把好手,李翠花在家时常帮她爹打下手,做菜的手艺也不赖,因此赵家庄的村民要是家里办喜事,多半会请她帮忙。
张玉芬为着喜宴的事,四处找人帮忙的时候,周蓉也在准备自己的嫁妆。
今世她与赵援朝的婚事再没遭到前一世父母的反对,周家家底又比较殷实,因此赵家下聘的一百块钱,周父周母一分没用,打算留一半给闺女做私房钱,剩下一半全置办成嫁妆。
周蓉看不上镇上的布料,因此这天娘俩赶了个大早坐车去县城里买做新衣裳的布料。
恰巧米朵要去县城买点做菜的佐料,也在去县城的那辆车上。
周蓉眼尖,一上车就看到了坐在最后面的米朵。而全车上下就只剩下了她旁边的两个座位。
周母不认识米朵,因此毫无所觉的走过去坐在了米朵的左边,看见闺女立在不远处,还向她招呼了一声。周蓉也只好硬着头皮坐在了米朵的右边。
周蓉坐下来以后,本来以为米朵会开口讥讽她两句的,毕竟是她抛弃赵援朝在先,等张玉芬相看上许敏以后,她又回过来硬插上一杠。换做是谁,估计都会把她恨得牙痒痒。
可是从始至终,身边坐着的人就像是没看见她一样,一言未发。
周蓉松口气的同时,又感到一丝窥伺未来的得意。不是谁都有她重生的经历,知道赵援朝以后会晋升成上将。许敏这时候不在意,是因为不知道她失去了什么,若是她知道真相,只怕撕了她的心都有了。
周蓉不由为自己感到一丝庆幸,幸好自己传来的时机还不算晚,赵援朝对自己依旧一往情深,要不然就真的与未来的荣华富贵再次失之交臂了。
米朵打算要在村里盖房子的消息一出来, 不光在他们这些一起下乡的知青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村里人也觉得有些诧异。
知青们就不必说了, 他们几乎都还抱着要回城的念头,虽然明面上说要扎根农村,可是心里却都心心念念想着回城。如今听到米朵竟然真的想要扎根在这里的消息,佩服的人自然也有, 但是更多的却是不理解,不理解她放着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要, 反而喜欢留在村里。
毕竟在他们知青的心里, 下乡只是这一两年的事, 再过几年, 他们就可以找各种途径回城里了。
倒是村民们诧异归诧异,但是想到米朵能一直留在村里, 担任小学的老师也挺好的,所以他们对待此事倒还抱着比较友好的态度。
于是米朵想要在姚家房后的那一片空地盖房一事, 村里和大队不仅很快就批了下来,还按照她的要求给她多划了一些空地。
有过一次在村里盖房的经历,米朵几乎是驾轻就熟, 再加上有张婶和知青们帮着张罗,米朵手里又有钱,这次建房几乎是顺风顺水,还不到暑假结束房子就建好了。
大概是工钱给的痛快,村民们还多给她运了几车土,把院子垫的厚厚实实的, 用来种菜是没问题了。
米朵搬入新家那天,只请潘小娟和张婶几个关系好的过去坐了坐,吃了顿饭。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她确实没多少亲朋好友可请。
过后几天,米朵就开始忙着把山上种出来的一些粮食偷偷运到家里。她在盖房子的时候,特地让村民们给她挖了一个地窖,有两百立方米,能盛不少粮食。
山上原来种下的玉米已经收获了两次,差不多有三百来斤。小麦后来买到种以后,也收获了一次,有一百多斤。而各种豆类和花生只收获了一次,不过产量却比玉米要多一些,加起来有五六百斤。
对这些粮食,米朵早有打算。各种豆类和花生留下来自己吃,而玉米和小麦她打算留下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拿去换成粮票和钱。
毕竟,她一个知青每年分到的粮食有限,突然拿出那么多粮食到磨房磨面肯定引人怀疑,还不如换成粮票和钱,以后还可以用粮食和钱买吃的。
于是趁着暑假还没开始,米朵去了几次镇上,每次都是天还没亮就走,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做好这件事。
最后一天,她还用手中的粮票在镇上买了些白面和猪肉。
晚上的时候,米朵用院子里刚刚冒出来的小葱剁碎加上猪肉和少许青菜,包了一顿饺子吃。
这还是穿来以后,米朵第一次吃到白面和肉,她一个人解决了三盘饺子,要不是怕吃撑,她还会将剩下的二十几个饺子一起吃完。
那二十几个饺子,米朵后来想了想,找了个盘子盛好,端去送到了姚家。
姚老头抛开成分不提,确实是个好邻居。米朵建房的时候,他也帮了几天忙,缺的工具都是他主动送来的。
米朵敲开姚家大门的时候,姚老头正在房里教姚新宇认字。姚新宇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惜姚老头却拿不出钱来供孙子读书,只好自己在家教孙子认字。
听到敲门声,爷俩都是一惊,姚新宇还飞快的把认字的书藏了起来。姚老头等孙子藏好书,这才慢吞吞的去开门。
等他开开门看是米朵,这才松了口气,“是许同志啊,快进来坐。”
米朵不着痕迹的扫了眼他们住的地方,环境简陋归简陋,却收拾的很干净整洁,墙上还贴了不少报纸,掩去了房子的破败。
米朵收回目光笑道:“今晚我包饺子,包的有点多,就给你们送了一盘。”
姚老头却不肯收,饺子在当时可是个好东西,一般人家一年到头也不过吃上一两顿。
米朵道:“老爷子你就收下!这天这么热,这饺子若是不吃,明天保不齐就坏了。”
姚老头听米朵这样一说,才把东西收下。
米朵也不多留,送完饺子就走了。
她走后,爷俩将那一盘饺子推来推去,最后姚老头吃了五个,剩下的都让给了孙子。
看着孙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姚老头有些伤感,孙子没赶到好时候,前些年莫说饺子,就是鸡鸭鱼肉,因为顿顿都吃,姚家的人也不怎么稀罕。
只可惜,好日子并不长久,孙子还没出生,姚家就败落了。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守好祖宗留下来的那点东西,姚家迟早会有起来的那一天。
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孙子赶紧上学念书。只有念书识字,才能将祖宗留下的手艺传承下来重整家业,不然光凭他攒下来的那点金条和银元宝,迟早会坐吃山空。
姚老头是个清楚人,也从不做赔本的买卖。当初在米朵建房的时候帮忙也不是没有目的的,他下地干活的时候听人们说米朵既是城里来的知青,现在又在小学教书。若是笼络好了她,对将来孙子上学也有帮助。
本来姚老头打算过几天去上门求一求对方的,哪里想到对方却比他先上门一趟,而且还送了一盘肉饺子。这下,姚老头就觉得原来准备的礼物有些不够了。
姚新宇吃完饺子后,就见姚老头还在那里发呆。
“爷爷,你想什么呢?”
姚老头没理他,起身走到墙边,抽出了墙边两块活动的砖,然后从中取出了一本发黄的书籍。
“爷爷,你拿这书做什么?”
姚老头回过神道:“我打算把这书送给许知青,让她帮忙让你去小学上课。”
“爷爷你不是说过,祖宗有规矩,我们祖传的菜谱不能传给外人的吗?”
姚老头道:“这不一样。这本书不是我们家的菜谱,而是另一个御厨留下来的菜谱。你曾曾祖父当时和他同在御膳房,两人关系不错,听说他写了一本菜谱,就抄录了一份。不过后来光是研究你曾曾祖父的菜谱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姚家吃喝不愁了。所以这菜谱,几乎没有多少人翻阅过。如今给了那许知青,也不算违背了祖训。”
送米朵这本菜谱,是姚老头深思熟虑过了的,这本菜谱的封面写的是“齐氏菜谱”,里面所记载的菜谱也多是南派菜肴。就是米朵将来以这本书为由想要检举他私藏封建书籍,也不怕。毕竟他们姓姚,又是北方人,村里人就是再无知,估计也不会信。
不过这种以防万一的想法,应该只是他多想了。据他观察,米朵搬过来这些天,从未因为他家的地主成分,而对他们有所歧视,这才是姚老头肯拿出这本菜谱示好的原因。
在他看来,对方终究是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比村民有文化的多,也能知道这本菜谱的价值。
于是,临近暑假结束的时候,姚老头就拿着书去了米朵的新家。
米朵当时正在院子里腌咸菜,她在刚搬来的时候种了不少青菜,这些天下来,青菜长势很好,几乎吃不过来。米朵想起这个时候冬天的时候除了大白菜几乎没别的菜吃,便想将多余的青菜腌制成咸菜。
她腌制咸菜的方法有些类似南方人的做法,将青菜洗净晒去表面的水分,就可以腌制了。取一个不大的咸菜缸,放一层细盐,放一层青菜,青菜要整整齐齐的码好。这样腌制好以后,随取随吃,而且保持青菜原有的颜色和味道。
姚老头来的时候,米朵已经腌了两缸咸菜了。
她一边洗青菜,一边听姚老头说出了来意。
当姚老头取出那本菜谱的时候,米朵还有些不在意,她在现代的时候,也曾见过各式菜谱,觉得菜谱这东西也就是在古代和近代珍稀一些,放到现代,什么菜谱没有。
直到姚老头说这菜谱是一位御厨写的,米朵才有了几分兴趣。她擦了擦手,从姚老头手里接过菜谱,然后随意的翻了翻,就发现这本菜谱和她以往见过的都不大一样。
其中的食材处理以及做法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很多菜名,她几乎听都未听过。
米朵这才知道这本菜谱的价值,她当即收起菜谱,“老爷子说的事就交给我!您孙子上学的学费就由我来出。”
姚老头没想到米朵比他想象的还要重视那本菜谱,那颗心终于落了地,“有许同志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也没什么别的期望,就是想要他多认识几个字,多念几本书就是了。”
这个愿望其实不难实现,上学的费用,一学期不过五毛钱,这点钱,米朵自问还是出得起的。
开学以后,米朵照旧还教五六年级。而姚新宇的学费,她则交给了教一年级的赵老师。赵老师问起,她就说姚老头不放心孙子拿那么多钱,因为两家住得近,姚老头便把钱交给了她。
赵老师也没怀疑,五毛钱在当时确实不少,几乎可以抵得上后世的五十元了。
姚新宇上学以后,两家就走动得更多了。
有时米朵做了好吃的,也会端过去一碗给他们。
而姚老头私下里送的那本菜谱,米朵后来细细看了好几遍,发现御厨的菜谱确实不是其他普通菜谱可以比得的。
她还发现这本菜谱上记载的南派菜式多以清淡为主,而且素菜占据很大一部分。
这和后世重辣,重味的川菜截然不同。
米朵抱着试试的态度,用自己种出来的青菜,做了一道素菜。当中自然缺少不少材料,可是做出来的口感却比她往日炒的菜要好吃许多。
接下来,她又陆续做了几道菜式,发现菜谱上记载的菜式味道确实很好,这才彻底相信这本菜谱确实出自御厨之手。
从那天开始,米朵才真正花时间去研究菜谱。
作者有话要说: 前几天看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书,里面有写到一种咸菜的腌制方法,就是铺一层盐,铺一层青菜。具体做法,因为书落在婆家了,所以不能说的太清楚。不过大概就是这样。
第92章 女知青
由于材料有限, 米朵能做的菜肴不多,尤其是她最想做的那道砂锅狮子头, 需要不少材料,而以眼前的条件根本无法办到。
米朵后来只好用从河里捞来的小鱼代替蛤蜊熬成高汤,用腊肉代替金华火腿,用晒干的蘑菇代替干贝, 做了一锅别有味道的砂锅狮子头。
砂锅狮子头相比一般的狮子头来说并未经过油炸,只在入锅前糊了一层蛋白, 避免让狮子头下锅以后散开, 因为处理方式比较特别, 所以狮子头吃起来特别清淡, 而久煮不散的狮子头也吸饱了高汤的精华,一口咬下去汁多味美。
肉丸的肉汁与鱼汤的味道, 加上蘑菇和腊肉的味道,还有一点白菜的清香, 这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竟然出奇的鲜美咸香。
“小许,你炖什么东西呢, 这么香?”
米朵刚吃完一个狮子头,就听见门外响起张玉芬的声音。
张玉芬在门外就闻到那股香味了,一边嗅着鼻子一边走进了屋里。
米朵在她进来以后,就去拿了一副碗筷,“婶子还没吃午饭?”
张玉芬是吃了午饭来的,可是闻到屋子里那股扑鼻的香味, 硬是没反应过来。等她反应过来时,已经坐在桌子上开始品茶那道狮子头了。
“小许你怎么做的啊,这肉丸子真好吃。”张玉芬对砂锅狮子头赞不绝口,“还是你们城里人会吃,看来我找你是找对了。”
张玉芬吃了一个狮子头就放下了筷子,“我今天来原本是想让你帮我参详参详办喜宴的事,打听一下你们城里过喜事的时候都吃什么酒菜。”
米朵一听喜事二字,当即就想到了赵援朝和周蓉,“援朝哥要办喜事了吗?”
张玉芬道:“嗯,你援朝哥也不小了,我们和周家一合计,他们也同意让闺女早点进门。日子就定在下个月。我们就援朝这一个儿子,自然就想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所以我这才想找你问一下城里的喜宴是怎么办的。比方刚才这道丸子,我看就很好吃,不吃城里吃喜宴,席上有没有丸子。”
张玉芬这个时候就庆幸,还好自己相中许敏的事,只有自家人知道,并未对外人透露一丝一毫,要不然就是许敏自己不介意,只怕也要顾忌一下外人的言语,再不和她家走动。
米朵道:“还真有。城里人吃喜宴,宴上会有一道四喜丸子。”
张玉芬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想请米朵过来做这道丸子,又怕她心里有疙瘩,不愿意帮忙。
米朵主动道:“这道四喜丸子,想必村里没人会做这个。婶子要是觉得我行,不如由我来做这道菜。”
张玉芬马上就笑道:“行行行,怎么不行。”
后面米朵又说了几个菜式,张玉芬一一记下,准备回头跟妯娌李翠花说一声。李翠花她爹是十里八乡做喜宴的一把好手,李翠花在家时常帮她爹打下手,做菜的手艺也不赖,因此赵家庄的村民要是家里办喜事,多半会请她帮忙。
张玉芬为着喜宴的事,四处找人帮忙的时候,周蓉也在准备自己的嫁妆。
今世她与赵援朝的婚事再没遭到前一世父母的反对,周家家底又比较殷实,因此赵家下聘的一百块钱,周父周母一分没用,打算留一半给闺女做私房钱,剩下一半全置办成嫁妆。
周蓉看不上镇上的布料,因此这天娘俩赶了个大早坐车去县城里买做新衣裳的布料。
恰巧米朵要去县城买点做菜的佐料,也在去县城的那辆车上。
周蓉眼尖,一上车就看到了坐在最后面的米朵。而全车上下就只剩下了她旁边的两个座位。
周母不认识米朵,因此毫无所觉的走过去坐在了米朵的左边,看见闺女立在不远处,还向她招呼了一声。周蓉也只好硬着头皮坐在了米朵的右边。
周蓉坐下来以后,本来以为米朵会开口讥讽她两句的,毕竟是她抛弃赵援朝在先,等张玉芬相看上许敏以后,她又回过来硬插上一杠。换做是谁,估计都会把她恨得牙痒痒。
可是从始至终,身边坐着的人就像是没看见她一样,一言未发。
周蓉松口气的同时,又感到一丝窥伺未来的得意。不是谁都有她重生的经历,知道赵援朝以后会晋升成上将。许敏这时候不在意,是因为不知道她失去了什么,若是她知道真相,只怕撕了她的心都有了。
周蓉不由为自己感到一丝庆幸,幸好自己传来的时机还不算晚,赵援朝对自己依旧一往情深,要不然就真的与未来的荣华富贵再次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