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食无忧[穿越]_分卷阅读_54
  见清欢点了点头,他便起手将数根毫针刺入相应止痛穴位——因此时没有什么麻醉止痛的好办法,而他也并不知传说中的麻沸散该如何制作,幸运的是他曾跟师学习过针刺麻醉之术,疗效也甚佳。他转向已经净过手的季鸿,定道:“季鸿,从现在开始没有我的吩咐,你这双手不许放下,也不许碰任何地方。”
  季鸿:“好。”
  余锦年取来单刃刀,闭了闭眼,这是一场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并闭合复位术。他的前世恩师却曾不止一次地嘱咐,一定要中西并重,唯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是故他虽是中医出身,却也是上过手术台,做过大小许多手术的副手,而今天,却是由他主刀。且人生真正的第一次主刀,竟是在这样无法做到完全无菌、完全隔离的恶劣条件下。
  他拿起刀的这一刻,心中忽然敲起了猛鼓,而且是退堂鼓。
  “如果复位失败,并发感染,没有抗生素的他该如何控制感染?如果术中失误,失血过多,他该如何挽救?如果最终,清欢因为他给出的错误的治疗意见而丧命,他又该如何自处?”心底有声音对自己道,“就这样直接截去断肢罢,至少这样活下去的几率会大一些……”
  “锦年。”季鸿忽然唤了声他的名字。
  余锦年抬头去看他,却不知,此时自己的眼睛里充满了迷茫。
  若不是少年方才吩咐过,他这双手什么都不许碰,否则季鸿此时定是要去握一握少年的手,或者摸一摸他的脸,而不是只能与他相对伫立。他微微拧起眉峰,道:“清欢已经选了,现在该你做选择,锦年。但无论你如何抉择,最后又如何成败,这里没有一个人会怨恨你、责备你。”
  清欢也一字一歇地说道:“只不过若是这样没了腿,以后可就……不好看啦!”
  余锦年只觉得喉咙里有些又甜又苦的滋味,说不好,无法形容是什么感觉,他往下沉了口气。转身,以沸后镇凉的水冲洗伤口,再用浓葱汤复洗,便深呼吸两回,捏紧单刃刀,朝清欢腿上的伤口割去。
  清创去除有可能污染的坏肉,将骨纳回复位,再以丝线急缝筋膜皮肉。
  “季鸿,指刮毫针针柄,使针得气。”
  针下得气,针麻才是有效。
  许是他头也不抬的认真神情加重了房间里的凝肃气氛,这会儿谁也不敢说话,梅豆更是大气不敢出一个,她闭着眼,不敢去看清欢腿上血肉模糊之景,只在心里默默祈祷快些结束,希望清欢能好起来。
  最后反倒是最该紧张的清欢先张了口。
  “其实……我早就知道雪俏姐姐想逃跑,是我将她放走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年年要大展神威啦!
  ——
  ps,文中菜品都是可以随便尝试的,但是药物、方剂、治疗手段等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pps,古代这个环境是无法做到完全隔菌的,手术成功率很低。因此文中治疗办法仅是理论上可行,且为了剧情需要,有夸张成分,切勿过分追究可行性。
  ppps,古代也并非完全没有外科手术,唐《千金要方》中已有葱管导尿法;宋金元也都有外科治疗著作;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一书,就记载、创造了许多可行性高且操作具体的外科手术疗法,譬如痈肿、金创、破伤风、截肢,甚至是救自刎断喉法的缝合等,活人无数,可见古人智慧无穷。
  鞠躬。
  第25章桃花散
  梅豆诧异地睁开眼,脱口而出:“……什么?”
  少量血从刀口处冒出来,余锦年用净布拭去,抬起眼睛查看了一下清欢的状况,看她呼吸平稳,精神也还不错,便又继续低头工作,切开表面的软组织,放下单刃刀,他朝旁边伸出手道:“季鸿,双头弯钩拿给我。”
  季鸿将一支四寸长的勾器递过去。
  情况看着很是糟糕,好在血管损伤并不严重,也没有其他的神经损伤,骨折也并非是多段性的,这就让余锦年悬在喉口的心往回落了半分。他耐心地辨认出各血管、肌群,找出骨折点,暴露骨折段,小心翼翼地将骨断段复位,固定。
  之后还要再将周围血管与神经仔细复检一遍,排除所有可能的潜在危险,最后才能将皮肤缝合。
  清欢闭着眼睛,也不敢往下看,她听到自己的心在砰砰响,仿佛从来没有跳得这样用力过,但也由此萌发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勇气。过了会,她睁开眼,看了看一旁比她还要紧张的小丫头梅豆,才说起道:“确实是我放她走的。不过雪俏姐姐之前虽有心想逃,却又害怕连累我,因此一直按捺,几乎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
  梅豆不懂:“那怎么……”怎么最后还是逃了?
  没等梅豆说完,她便继续说道:“月夕日前几天,雪俏姐姐突然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说她苦苦寻找了多年的亲人,早在两年前便已死于山崩,一车四口,尽被倾崩的泥土掩埋,尸骨无存……她那天的脸色很不好,一整日没有说话,到了下午,忽然便叫我去请年哥儿做月团。”
  余锦年听到这个,也想起了那日雪俏托付他去立衣冠冢的事情,后来因为季鸿生病,这件事便被耽搁下来了——难道那时,她便已经有了什么念头了不成?可若是想逃跑,大可以将来隐姓埋名安定下来后,再就近立冢,何必将此事托付给一个与她无亲无故的人。
  除非,她不是想逃跑,而是……
  “年哥儿,姐姐那日是不是与你托付了什么?”清欢冷不丁问道。
  余锦年愣了下,心想,她倒是挺聪明的,只好含糊道:“是有那么一桩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