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分卷阅读_259
想的挺美,做的也不错,皇后娘娘的确表达了对五皇子的善意。
可惜欠了点运气。
在千秋宴上刚和皇后娘娘搭上线呢,皇后自身都难保了,五皇子竹篮打水一场空——四皇子也后怕不已,如果真叫五皇子搭上皇后,他与宁妃这么多年岂不是都被五皇子给骗了,是真正的养虎为患,靠上中宫皇后的五皇子,可能比三皇子都难对付。
四皇子在房间里闭目养神,心头盘算着千丝万缕的细节。
他已经被关押起来三天了,母妃可有担心?
表妹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也不知会不会害怕。
父皇不可能一直将他关着,等给皇后定了罪,就会放他出去了。
……
在四皇子面前摔门离去的五皇子其实并不生气。
他走过被锦衣卫把守的院子,回廊那头,孟怀谨正在与一个锦衣卫总旗说话。
五皇子记得这个总旗,凤凰奇石摔碎的那天,这个小总旗挡在了帝后面前大喊护驾,反应快也够忠心,还被石头里的红液溅了一脸。
这人是锦衣卫指挥同知骆竣的外甥,叫俞显,骆竣无儿无女,一心要培养俞显。俞显一只眼睛上还缠着白布,居然也不在家歇歇,又开始来锦衣卫北镇抚司当差,也真够拼的。
看来做皇子和做权臣的外甥,大家都很不容易。
五皇子走近,听见俞总旗正在和孟怀谨说那凤凰奇石的事,锦衣卫找来巧匠将摔碎的凤凰奇石粘和复原,终于搞清了这所谓的凤凰奇石为何一摔就碎:
“原本就是在里面雕好凤凰的模子,两面拼接起来的,中间的凤凰是混了朱砂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的东西……四皇子估计是被骗了。”
俞显一点都不想和孟怀谨打交道。
一瞧见孟怀谨,他就肩膀疼,
可孟怀谨主动请旨查办此案,俞显要挣功劳,又必须和孟怀谨有交集。
俞显更想和程卿打交道,程卿和萧云庭现在就是长在慎刑司地盘上两朵大蘑菇,不把案子审完不和外人接触,俞显根本见不到程卿
呵呵,没关系,自己是个成熟的锦衣卫总旗了,一定可以做到公私分明。
如果接受不了和孟怀谨打交道,将来又如何赢孟怀谨?
对于这点,孟怀谨也觉得俞显有长进。
当然,对俞显的判断,孟怀谨并不赞成。
四皇子被骗了?
四皇子从小在宫里长大,一双眼睛不知见过多少好东西,岂会那么轻易被骗?
四皇子肯定知道这‘凤凰奇石’不是天降祥瑞,而是被能工巧匠给雕琢出来的,如果孟怀谨是四皇子,一定会承认这点!
承认是自己想出风头,想要得赏赐,才弄来了假的凤凰奇石讨皇后娘娘欢心。
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把受宠的皇子关押三天。
皇帝自是心疼儿子,但此案牵扯了前朝和后宫,皇帝现在看谁都像是幕后凶手,平日里再怎么疼爱四皇子,眼下也会怀疑四皇子。
承认小罪,才能脱大罪。
四皇子如果想不明白这点,孟怀谨猜对方这次会栽个大跟头。
等俞显走了,听了五皇子的话,孟怀谨更坚信自己的判断。
“四殿下觉得皇后娘娘一定会被问罪?”
原来这就是四皇子连小罪都不愿意承认的原因,竟是笃定皇后会被问罪。
——四皇子错误判断了皇帝对皇后娘娘的信任!
孟怀谨不愿将皇帝对皇后表现出来的在乎称为‘感情’,他觉得叫信任更贴切些。一对夫妻相伴二三十年,在此期间,妻子从未犯过什么大错,上孝婆母,下善姬妾,一朝有人告诉丈夫,妻子的恭顺都是装出来的,丈夫怎会信?
没有男人会接受自己那么蠢,看不出妻子的真面目。
何况,从皇后寝殿里搜到的‘证据’,居然是用厌胜之术诅咒太后,用程卿的话来说,这事儿逻辑不通,皇后把太后咒死了能得什么利,又不是太后在和皇后娘娘争宠。
就算皇后等不及想自己做太后,要咒也该咒皇帝嘛。
程卿说,背后之人是想离间太后对皇后的信任,等皇后的‘罪行’被揭发时,太后心寒,不会为皇后说情。
这种猜测很有道理,又像缺了点什么。
此案扑朔迷离,孟怀谨很想和萧云庭谈一谈,萧云庭却和程卿一起守在慎刑司,避而不见,孟怀谨怀疑萧云庭是故意躲着他!
第377章 :除爵革职,获罪前奏?(2更)
程卿四人,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一队是程卿和萧云庭,另一队是孟怀谨和五皇子,再加上锦衣卫的协助,各自都有收获。
越查,程卿越相信皇后的清白。
所以一听‘厌胜之术’就畏其如虎是没必要的,只要皇帝稍微冷静点,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程卿都要怀疑帝王们是懒得查,是不想冷静,是顺水推舟、杀鸡儆猴,才会每次闹出‘厌胜之术’就死伤一大片。
程卿与孟怀谨这两队查出来的东西,都汇聚到了皇帝的乾清宫。
除了皇帝本人,旁人也不清楚此案的进展。
皇帝已经罢朝三日,朝臣们只能自己分析和脑补案情进展。
皇后娘娘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朝臣和宗亲上折子为皇后求情,不过也是些泛泛之谈,仅像是走个过场。
在宫内,皇后膝下空虚,并无儿女。
在宫外,皇后娘家也没落多年,直系近亲都不在人世,是同族的远亲袭了原该属于皇后父亲的爵位,皇后从不与这一家来往,逢年过节都不召见所谓的‘娘家人’,如今皇后出事,自然也没有真心为她奔走的人。
名义上的娘家人的确是很着急,他们着急的不是皇后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没有吃苦,而是担心皇后被废,更担心皇后行‘厌胜之术’的罪名被坐实,会牵连到他们。
去爵丢官是天塌了,把全族的命都赔上,可就是天塌地陷啊!
这一家,承袭的是承恩侯爵位,靠着这个爵位,一家子也锦衣玉食享受了许多年,如今阖府的富贵和性命危在旦夕,一封又一封表忠心的折子往御前递去,一开始还是为皇后分辨,后来见皇帝没动静,就在为皇后分辨的同时,也在替承恩侯府自辨——娘娘这么多年都不在乎他们这些‘娘家人’,逢年过节不召见承恩侯府的女眷,没提携过娘家的子侄辈,他们空顶娘着家人的名分,与娘娘的联系几乎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皇后若真的在宫里搞‘厌胜之术’,承恩侯府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也丝毫不知情。
皇帝一看这些折子,怒不可抑。
皇后这些年不想理这家人,皇帝还觉得是皇后不领他的情,淑妃和惠妃,包括宁妃的娘家都慢慢起来了,如果皇后没有娘家帮衬,在宫里会被高位嫔妃逼到没有立锥之地。
所以他为皇后找来这些“娘家人”。
本事没有多大,至少不拖皇后的后腿。
承恩侯府的富贵来自皇后,就算只是远亲,也该清楚皇后好,承恩侯府才好,这种利益纽带才是最牢固的。
却没想到,这些“娘家人”享了多年富贵,沾了皇后的好处,却不肯和皇后共患难。
急急忙忙撇清侯府。
难道以为没有了皇后,现在的承恩侯府还会存在?
皇后就算真的动用了厌胜之术,被废被赐死,承恩侯府也必须要给皇后陪葬,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现在皇后的罪没定,这些人就露出了如此难看的嘴脸,难怪这么多年来皇后都不与这些人来往。
皇帝怒不可抑,把承恩侯府送进宫的十几封折子看完,就下了一道圣旨,夺了“承恩侯”的爵位,将承恩侯府身上有官职的人也一捋到底,女眷的诰命一起褫夺了——承恩侯府瞬间是如丧考妣,别人不知道皇帝生气的点,自然会误会是皇后的案子有了确切的证据。
皇帝真的很生气啊。
承恩侯府被夺爵革职,把朝臣和宗亲们吓着了,搞得他们也不好继续为皇后求情。
三皇子也很懵逼。
现在三皇子是举棋不定。
该继续表孝顺吗?
千秋宴之前,才接到柔嘉的信,让他讨好皇后。
三皇子信了,重金寻买一对暖玉枕。
结果千秋宴办得一塌糊涂,暖玉枕自也是没了下文。
千秋宴后,三皇子隐隐后悔,觉得皇后这次很难脱身,然而柔嘉出宫后又给他送了一封信,让他一定要旗帜鲜明支持皇后,为皇后求情。
三皇子也照做了。
就算最后皇后获罪,他为嫡母求情的举动没错啊!
不过此时三皇子有点迟疑了。
肯定是铁证如山,承恩侯府才会受牵连被除爵革职,就看父皇何时下旨处置皇后了。
这时候,他还给皇后求情,除了向父皇展示自己的孝顺,会不会也让父皇觉得他愚钝不知变通?
三皇子虽有内宠,却根本不会和崔家姐妹聊这些大事,那两姐妹就是解闷的小玩意儿,没有和三皇子交流的资格。
他是有心再问问柔嘉,又怕柔嘉和长公主会看低他,笑话他没有自己的魄力和判断力。
“伴伴,我该如何是好?”
张内监在任何时候都是三皇子的支持者,他弓着背,恭敬答道:“无论殿下怎么选都不算错,两个选择各有风险,殿下不妨看看长公主怎么做,最了解陛下的人,不是宫里的嫔妃,而是太后娘娘和长公主。”
三皇子心中大定。
如果张内监离开他身边,简直和砍掉他的臂膀一样啊。
……
承恩侯府除爵革职!
宫里的嫔妃们,但凡有点野心的,谁知道这消息能忍住不高兴?
这是皇后倒台的前奏。
大家忍着高兴,不敢因此而欢庆,反要做出一副伤心的模样。
千秋宴后,太后娘娘就病倒了。
淑妃和惠妃忙着去寿康宫侍疾,并不往皇帝身边凑。
宁妃也想学这两人,但大皇子和二皇子又没在锦衣卫手里,淑妃和惠妃自然稳得住。
可惜欠了点运气。
在千秋宴上刚和皇后娘娘搭上线呢,皇后自身都难保了,五皇子竹篮打水一场空——四皇子也后怕不已,如果真叫五皇子搭上皇后,他与宁妃这么多年岂不是都被五皇子给骗了,是真正的养虎为患,靠上中宫皇后的五皇子,可能比三皇子都难对付。
四皇子在房间里闭目养神,心头盘算着千丝万缕的细节。
他已经被关押起来三天了,母妃可有担心?
表妹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也不知会不会害怕。
父皇不可能一直将他关着,等给皇后定了罪,就会放他出去了。
……
在四皇子面前摔门离去的五皇子其实并不生气。
他走过被锦衣卫把守的院子,回廊那头,孟怀谨正在与一个锦衣卫总旗说话。
五皇子记得这个总旗,凤凰奇石摔碎的那天,这个小总旗挡在了帝后面前大喊护驾,反应快也够忠心,还被石头里的红液溅了一脸。
这人是锦衣卫指挥同知骆竣的外甥,叫俞显,骆竣无儿无女,一心要培养俞显。俞显一只眼睛上还缠着白布,居然也不在家歇歇,又开始来锦衣卫北镇抚司当差,也真够拼的。
看来做皇子和做权臣的外甥,大家都很不容易。
五皇子走近,听见俞总旗正在和孟怀谨说那凤凰奇石的事,锦衣卫找来巧匠将摔碎的凤凰奇石粘和复原,终于搞清了这所谓的凤凰奇石为何一摔就碎:
“原本就是在里面雕好凤凰的模子,两面拼接起来的,中间的凤凰是混了朱砂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的东西……四皇子估计是被骗了。”
俞显一点都不想和孟怀谨打交道。
一瞧见孟怀谨,他就肩膀疼,
可孟怀谨主动请旨查办此案,俞显要挣功劳,又必须和孟怀谨有交集。
俞显更想和程卿打交道,程卿和萧云庭现在就是长在慎刑司地盘上两朵大蘑菇,不把案子审完不和外人接触,俞显根本见不到程卿
呵呵,没关系,自己是个成熟的锦衣卫总旗了,一定可以做到公私分明。
如果接受不了和孟怀谨打交道,将来又如何赢孟怀谨?
对于这点,孟怀谨也觉得俞显有长进。
当然,对俞显的判断,孟怀谨并不赞成。
四皇子被骗了?
四皇子从小在宫里长大,一双眼睛不知见过多少好东西,岂会那么轻易被骗?
四皇子肯定知道这‘凤凰奇石’不是天降祥瑞,而是被能工巧匠给雕琢出来的,如果孟怀谨是四皇子,一定会承认这点!
承认是自己想出风头,想要得赏赐,才弄来了假的凤凰奇石讨皇后娘娘欢心。
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把受宠的皇子关押三天。
皇帝自是心疼儿子,但此案牵扯了前朝和后宫,皇帝现在看谁都像是幕后凶手,平日里再怎么疼爱四皇子,眼下也会怀疑四皇子。
承认小罪,才能脱大罪。
四皇子如果想不明白这点,孟怀谨猜对方这次会栽个大跟头。
等俞显走了,听了五皇子的话,孟怀谨更坚信自己的判断。
“四殿下觉得皇后娘娘一定会被问罪?”
原来这就是四皇子连小罪都不愿意承认的原因,竟是笃定皇后会被问罪。
——四皇子错误判断了皇帝对皇后娘娘的信任!
孟怀谨不愿将皇帝对皇后表现出来的在乎称为‘感情’,他觉得叫信任更贴切些。一对夫妻相伴二三十年,在此期间,妻子从未犯过什么大错,上孝婆母,下善姬妾,一朝有人告诉丈夫,妻子的恭顺都是装出来的,丈夫怎会信?
没有男人会接受自己那么蠢,看不出妻子的真面目。
何况,从皇后寝殿里搜到的‘证据’,居然是用厌胜之术诅咒太后,用程卿的话来说,这事儿逻辑不通,皇后把太后咒死了能得什么利,又不是太后在和皇后娘娘争宠。
就算皇后等不及想自己做太后,要咒也该咒皇帝嘛。
程卿说,背后之人是想离间太后对皇后的信任,等皇后的‘罪行’被揭发时,太后心寒,不会为皇后说情。
这种猜测很有道理,又像缺了点什么。
此案扑朔迷离,孟怀谨很想和萧云庭谈一谈,萧云庭却和程卿一起守在慎刑司,避而不见,孟怀谨怀疑萧云庭是故意躲着他!
第377章 :除爵革职,获罪前奏?(2更)
程卿四人,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一队是程卿和萧云庭,另一队是孟怀谨和五皇子,再加上锦衣卫的协助,各自都有收获。
越查,程卿越相信皇后的清白。
所以一听‘厌胜之术’就畏其如虎是没必要的,只要皇帝稍微冷静点,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程卿都要怀疑帝王们是懒得查,是不想冷静,是顺水推舟、杀鸡儆猴,才会每次闹出‘厌胜之术’就死伤一大片。
程卿与孟怀谨这两队查出来的东西,都汇聚到了皇帝的乾清宫。
除了皇帝本人,旁人也不清楚此案的进展。
皇帝已经罢朝三日,朝臣们只能自己分析和脑补案情进展。
皇后娘娘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朝臣和宗亲上折子为皇后求情,不过也是些泛泛之谈,仅像是走个过场。
在宫内,皇后膝下空虚,并无儿女。
在宫外,皇后娘家也没落多年,直系近亲都不在人世,是同族的远亲袭了原该属于皇后父亲的爵位,皇后从不与这一家来往,逢年过节都不召见所谓的‘娘家人’,如今皇后出事,自然也没有真心为她奔走的人。
名义上的娘家人的确是很着急,他们着急的不是皇后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没有吃苦,而是担心皇后被废,更担心皇后行‘厌胜之术’的罪名被坐实,会牵连到他们。
去爵丢官是天塌了,把全族的命都赔上,可就是天塌地陷啊!
这一家,承袭的是承恩侯爵位,靠着这个爵位,一家子也锦衣玉食享受了许多年,如今阖府的富贵和性命危在旦夕,一封又一封表忠心的折子往御前递去,一开始还是为皇后分辨,后来见皇帝没动静,就在为皇后分辨的同时,也在替承恩侯府自辨——娘娘这么多年都不在乎他们这些‘娘家人’,逢年过节不召见承恩侯府的女眷,没提携过娘家的子侄辈,他们空顶娘着家人的名分,与娘娘的联系几乎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皇后若真的在宫里搞‘厌胜之术’,承恩侯府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也丝毫不知情。
皇帝一看这些折子,怒不可抑。
皇后这些年不想理这家人,皇帝还觉得是皇后不领他的情,淑妃和惠妃,包括宁妃的娘家都慢慢起来了,如果皇后没有娘家帮衬,在宫里会被高位嫔妃逼到没有立锥之地。
所以他为皇后找来这些“娘家人”。
本事没有多大,至少不拖皇后的后腿。
承恩侯府的富贵来自皇后,就算只是远亲,也该清楚皇后好,承恩侯府才好,这种利益纽带才是最牢固的。
却没想到,这些“娘家人”享了多年富贵,沾了皇后的好处,却不肯和皇后共患难。
急急忙忙撇清侯府。
难道以为没有了皇后,现在的承恩侯府还会存在?
皇后就算真的动用了厌胜之术,被废被赐死,承恩侯府也必须要给皇后陪葬,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现在皇后的罪没定,这些人就露出了如此难看的嘴脸,难怪这么多年来皇后都不与这些人来往。
皇帝怒不可抑,把承恩侯府送进宫的十几封折子看完,就下了一道圣旨,夺了“承恩侯”的爵位,将承恩侯府身上有官职的人也一捋到底,女眷的诰命一起褫夺了——承恩侯府瞬间是如丧考妣,别人不知道皇帝生气的点,自然会误会是皇后的案子有了确切的证据。
皇帝真的很生气啊。
承恩侯府被夺爵革职,把朝臣和宗亲们吓着了,搞得他们也不好继续为皇后求情。
三皇子也很懵逼。
现在三皇子是举棋不定。
该继续表孝顺吗?
千秋宴之前,才接到柔嘉的信,让他讨好皇后。
三皇子信了,重金寻买一对暖玉枕。
结果千秋宴办得一塌糊涂,暖玉枕自也是没了下文。
千秋宴后,三皇子隐隐后悔,觉得皇后这次很难脱身,然而柔嘉出宫后又给他送了一封信,让他一定要旗帜鲜明支持皇后,为皇后求情。
三皇子也照做了。
就算最后皇后获罪,他为嫡母求情的举动没错啊!
不过此时三皇子有点迟疑了。
肯定是铁证如山,承恩侯府才会受牵连被除爵革职,就看父皇何时下旨处置皇后了。
这时候,他还给皇后求情,除了向父皇展示自己的孝顺,会不会也让父皇觉得他愚钝不知变通?
三皇子虽有内宠,却根本不会和崔家姐妹聊这些大事,那两姐妹就是解闷的小玩意儿,没有和三皇子交流的资格。
他是有心再问问柔嘉,又怕柔嘉和长公主会看低他,笑话他没有自己的魄力和判断力。
“伴伴,我该如何是好?”
张内监在任何时候都是三皇子的支持者,他弓着背,恭敬答道:“无论殿下怎么选都不算错,两个选择各有风险,殿下不妨看看长公主怎么做,最了解陛下的人,不是宫里的嫔妃,而是太后娘娘和长公主。”
三皇子心中大定。
如果张内监离开他身边,简直和砍掉他的臂膀一样啊。
……
承恩侯府除爵革职!
宫里的嫔妃们,但凡有点野心的,谁知道这消息能忍住不高兴?
这是皇后倒台的前奏。
大家忍着高兴,不敢因此而欢庆,反要做出一副伤心的模样。
千秋宴后,太后娘娘就病倒了。
淑妃和惠妃忙着去寿康宫侍疾,并不往皇帝身边凑。
宁妃也想学这两人,但大皇子和二皇子又没在锦衣卫手里,淑妃和惠妃自然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