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钱生钱的游戏
  也活该章授倒霉,遇到了个主意特别正的蔡京,不是说蔡京想出来的办法都是正经办法,不过蔡京的办法大多数时候都能行得通。
  这就纠结了。
  明知道蔡京这货肚子里没好心思,可章授万一被这厮给说动了,颍州百姓就要遭殃了。
  急的晁补之之后偷偷拉着章授恳求:“仁和,你不一样,你大好的前程,章相又是身背大气运的朝堂重臣,蔡京的办法只不过是小人之举,没理由让章相背负偌大的骂名。”
  晁补之害怕章授回去真说动了章惇。
  真要是颍州出了民变,按照大宋的规矩,知州当然要撸掉。
  下大狱和杀头不至于,但是走背运是肯定的了。可谁能保证在民变之中,能够安全活下来?都知道文官不好惹,可万一暴徒之中出了几个没脑子的人呢?
  到时候如何收场?
  章授安慰了晁补之几句:“无咎放心,家父虽在羁途之中,但家父是什么为人,你还不清楚吗?”
  晁补之只能忐忑不已的送走章授。
  原本章授还准备去其他几个州府,遇到蔡京这么一档子事,行程改变。直接去了沂州。章惇听了儿子的报告之后,沉吟很久,却迟迟没有说话。
  章授还以为自己家的老爷子心动了,眼巴巴的提醒道:“父亲,世叔那边还盼着呢?”
  “是啊!他是个实诚人。”
  章惇宦海沉浮几十年,说他坚持初心不改,一点也没错。他还是那个傲慢,自负,才华衡镒的章惇,唯独改变的是他对政敌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他一再对自己私下里说过,一旦他掌权,他要将所有的政敌都送入地狱之中。
  让他们尝尝颠沛流离,甚至身首异处的大恐怖。
  苏轼能够得到章惇的夸奖,确实不容易。
  即便章惇变了,他也不屑于用背叛来陷害人。
  他喜欢明着来,面对面的将对方的所有骄傲打落凡尘。阴谋诡计,他知道怎么用,但自负的他从来不会选择用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章惇。
  他不同于苏轼,不同于蔡京。
  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浓重的大宋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之后,恐怕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士大夫。当然大宋,在他之后,也走下了神坛,开始苟延残喘的喘息。
  虽然章惇明着告诉章授,他不会选择蔡京的计谋,但他也不会派人或者写信让蔡京收手,甚至警告蔡京,不要动用阴谋诡计。
  这让章授很为难,万一蔡京真的派人是处有说,苏轼就危险了。很可能这位心思单纯的世叔将和父亲章惇再次反目成仇。
  可要是不去。
  他内心上说不过去。
  犹豫再三,章授还是对章惇道:“父亲,世叔对此还一无所知,我需要去告诉他。”
  章惇冷冷道:“晁补之比你还着急,他难道不会告诉苏轼吗?再说了,你去有什么用?你能左右得了蔡京的做法?他有能力,但同时,他的胆子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你以为当年为什么王介甫会选择蔡卞,而不选择蔡京?”
  “难道这其中还有隐情不成?”章授好奇不已,王安石择婿,且不说王安石的身份已经是位极人臣,眼光自然会很高。而且拗相公的名声虽然不佳,但看人还是非常准的。他之所以身边会有很多小人,而是无奈之举。
  正人君子谁都想用,可是正人君子看不上他,有什么办法?
  章惇意味悠长的看着屋外的景色,心有所思道:“蔡京这个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才能却在其弟蔡卞之上,但是介甫之前说过,他用小人,是用听话的小人,不听话,且私心很重的小人,他也不太敢用。蔡京是个例外,但同行也是一个让介甫避之不及的危险人物。蔡京当年以待制的身份,竟然敢准备陷害王珪,贪墨从龙之功。可见其手段之毒辣。”
  “父亲,蔡京曾经准备陷害当朝宰相?您怎么知道的?”章授闻听大惊失色,这份歹毒,连章授听着都有种遍体生寒的心悸。
  一个小小的待制而已,看着身份高贵,在朝堂重臣眼中不过是尚书省门下的抄写官员而已。
  就这么一个在朝堂上,丝毫没有存在感的小官,竟然敢将当朝宰相给拉下来?
  章惇微微蹙眉,似乎为这段往事而厌恶不已:“我朝弹劾官员,都是从御史台开始。蔡京联合了御史数人,弹劾的文书都已经准备好了,没想到王珪在任上病故,于是不了了之。御史台中,传事的宦官,茶房,有不少是为父的眼线。”
  啊——
  章惇看到章授傻了的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宫中也有为父的眼线,当朝大员,谁没有一点探听消息的手段?你如此愚蠢,一旦当官,岂不是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我觉得世叔为人向善,可是他……”
  “你要是有他写文章诗词的本事,自然不用担忧。可是你文章不如人,才智也不如人,还天真愚蠢,你以为当官是给皇帝看家呢?大错特错,当官是一群聪明人的游戏,大家在一起互相陷害,互相攻讦,最后功成身退,才是仕途正道。其中隐秘,黑暗,有多少会让人知晓?苏轼待人诚恳,有古之君子之风,但你以为他看不到人心险恶,那就错了。他都明白,就是不屑于去说而已。”
  章惇叹了一口气,对章授道:“我也是为你好,你才智一般,文采也一般,才能更是浅薄,在官场,难以善终,还不如当一个闲散人。”
  被家里的老头子吹了一通的冷风之后,章授如同霜打的茄子,离开了沂州。
  章惇也不在乎,他在蛰伏,依然在蛰伏。
  这时候跳出来,对他来说非常不明智,只能成就蔡京的谋划之功。章惇深知蔡京想要贪功,但他不需要。
  只要有耐心等上两年,自然是他起复之日。
  皇帝亲政,就是他还朝之时。
  颍州。
  苏轼忽然有点痛心的发现,他的子民没有购买李逵弄出来的高价粮。
  六百文一石,这样的粮价连苏轼都恨不得杀两个粮商解恨。可是当这个价格是自己的徒孙弄出来的时候,他心痛之余,开始头痛。
  头痛之后有点懵圈。
  颍州的大户控制了米商,而米商显然一口吃进了李逵炮制出来的将近十万石粮食券。
  就一张纸片片,一开始六百文无人买,李逵一气之下,提价到了六百五十文一石。
  却被商户一口全部吃下。虽说购买的人不是米商,更不是商人,不外乎是跑腿的奴仆,但苏轼也明白,这些粮票到底去了哪里?
  这让苏轼痛恨之余,也为愚昧的百姓哀叹。要是他们早有准备,如今就不用忍受米商恶意的提价了,如今的米价已经到了七百文一石。
  这还是三月。
  春耕刚刚开始不久,但也快接近尾声。
  春耕是抢时间的一场战争,对于农夫来说,一年的所有指望,都放在了春耕之上。一旦春耕被荒废了,这一年至少六七成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距离夏收至少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期间,百姓会忍受如何高昂的粮价,苏轼连想都不敢想。但要是之前百姓购买了他的高价粮,百姓多半不会受到粮价波动的影响。甚至苏轼已经看出了苗头,今年百姓借贷的规模要超过往年。
  更让他生气的是,他准备了百姓当年在粮食下来之前所有的过度口粮。
  可是百姓却将他看成是官府掠夺百姓的财富。
  要不是通判徐让也是极力想要惩办颍州大户,这时候恐怕弹劾他的文章都已经送到宫中,放在了太皇太后的案头上。
  颍州城外,一望无际的都是绿色的沃野。头戴草帽的苏轼,顶着日头,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忙碌的农夫。唉声叹气,一句接着一句,惹得高俅也很烦躁。
  不远处池塘里的鸭子嘎嘎乱叫着,惹人心烦。
  不得已,高俅只能用食物来转移苏轼的注意力,佯装怒气冲冲的道:“恼人的鸭子,恨不得食其肉,煲其骨。”
  苏轼迷惘的看向了在池塘中戏水的鸭群,撇撇嘴,嘟哝道:“食无肉,汤无味!”
  要是以前,苏轼看到这副春意盎然的景色,少说也会赋诗一首,然后向赶鸭人采购两只鸭子,急匆匆的回家,让王朝云给他做好吃的。
  可是现在,堂堂学士被愁的连享用美食的心情都没有了。
  作为学士近前的高俅顿觉压力沉重,学士是什么人?
  他是看到有人在他面前吃老鼠,都要忍不住抓一只来试一试的主,只要吃的那个人表现出一副享受美味的陶醉感,他就会迫不及待的要吃。
  可如今,学士被颍州的大户们给逼的连享用美食的心思都没有了,这可如何是好?
  苏轼也是内心烦躁不已,双手撑着膝盖,费力的站起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虚汗,才对高俅吩咐道:“回衙门。”
  高俅也只能用他的方式宽慰苏轼:“学士,您也别太忧心。百姓的骂名都不是朝着您的,而是通判徐让被百姓在背后骂了个半死。”
  苏轼长叹道:“骂他和骂我,有何区别?”
  车还是那辆大板车,但是拉扯的变成了一匹杂色马,轻快的许多,也颠簸了许多。
  反而不如坐牛车舒服。
  好不容易回到衙门,饥肠辘辘的苏轼去了饭堂,却发现家里人都不在,只有老妻王润之在家,问起之后,妻子温和道:“都出门了,李逵几个受不住天天抄佛经,一有机会就往外跑。天不黑,根本就不敢回来。”
  “朝云带着刘家的小女去绸缎庄看布料去了。”
  苏轼觉得他堂堂一家之主,整天研究食物有点没志气,可是肚子咕噜噜的响个不停,只好坐在饭堂之中,等待妻子给他整治食物。
  再说,李逵几个。
  一窝蜂的冲出衙门,在街头闲荡。
  这边瞅一瞅,那边看一看。
  突然,路过一条小巷子的时候,李逵听到有人似乎在交易粮票。
  并不是所有的粮票都卖给了米商。
  也有小部分被颍州城内的富户、商人购了去。这些人买来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甚至是因为好奇。
  有钱人的世界,穷人不太懂。
  但有钱人挣钱的门路,却是穷人最为好奇的存在。
  李逵在街头站定了,自言自语道:“我怎么听到有人在卖粮票?”
  李云觉得李逵有点疑神疑鬼,瞪大眼珠子四处张望道:“哪儿呢,哪儿呢?”可随即……他突然愣住了,粮票可不仅仅是一张票据,而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直接换取粮食的凭证。所有的粮票都是出自州衙,怎么可能有人在街头贩卖?
  假的!
  一定是有人在造假!
  猜到这个结果,不难。
  所有的粮票,都是他参与印的。每天在面前有大批的粮票经手,李云也动心过,可惜没机会贪墨啊!当然,他也不敢。
  有的人一辈子做好人,是因为心正。
  也有的人一辈子做好人,是因为胆小。
  不管怎么样,李云都无法忍受有人竟敢截胡老师家的买卖,反正粮票肯定不能算是李逵的。本来就抄了好几天的佛经,积攒了一肚子的怨气,这时候哪还忍得住。
  李云留下一团黑影,冲入了胡同之中,三五个大人被他像是赶小鸡似的赶进了一处死胡同之中。一通拳脚下去,吓得周围的住户都不敢开门。
  等到李逵赶到跟前的时候,李云正念念有词一边怒斥对方的过错,一边拳头如同雨点般的落在人的身上。
  听着几人惨叫的声音,这小子却一脸陶醉。
  李逵摆摆手,对李云说道:“得了,过过瘾就行了,别打坏了吃官司。”
  “大爷,我们错了。可是两位大爷,您就算是要杀人,也总该让我们知道,哪儿冒犯了你们,就算是死,也让我等做个明白鬼吧!”
  首位的一个男子灰头土脸的躺在地上,却想要极力维持附和自己身份的体面,身体拧成一团,别扭的抱着拳对李逵质问起来。
  李逵抱着双手在胸前,冷哼道:“你们几个售卖官府印发的粮票,该当何罪?你们可知,私下印粮票,等同于盗劫府库,这可是大罪?”
  “冤枉啊!我等都是良民,岂能明知故犯?这些粮食券都是官府印发的啊!不信您看?”
  李逵对着太阳,仔细辨别了一阵,交给李云,后者也看了好一阵,才道:“二哥,和真的印的一样。”
  男子气地拿脑袋撞地,哀嚎道:“苍天啊!您老人家……”
  “住嘴!你们为何倒卖粮票,难道还能挣钱不成?”李逵呵斥道。
  男子愕然之后,随即看傻子的表情看向李逵:“不挣钱,为何倒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