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家丑不可外扬
  缺德冒烟的公孙胜!
  欺负老人算什么本事?有本事直截了当的找爷们报复啊!
  有心无胆的鼠辈。
  冤有头债有主,找李逵报仇自然最好,可问题是,都被打怕了,谁敢去找李逵的晦气?
  公孙胜也想啊!
  可问题是他面对李逵,根本就不是对手。找帮手也不见得是对手,不得已之下,才只能用了这等让人不齿的计谋。
  其实李逵已经猜到这玩意的心思,指不定是为了替揭阳镇的这帮人报仇。揭阳镇的穆氏兄弟,折了一个;李氏兄弟重伤了一个,能不能活还不知道;张氏兄弟可能会残了一个。可李逵也猜不明白,这揭阳镇的混子,什么时候和郓州的东溪村人搅和到一起了?
  说起来,这个公孙胜还是晁盖的兄弟。
  难不成,东溪村如今都已经开始结交天下的好汉了?
  倒是李家庄的人鸡飞狗跳的闹腾起来,却把李清父子吓得够呛。躲在庄子寨门口,不知道是该迈腿进呢?还是干脆撒丫子跑,先保住性命再说。
  耳畔还有不少僧道的呼喊赌咒,但李逵根本就不在乎,两耳不听不闻的,遇到有僧道扑过来,他一脚能把人踹背过气去,如同破布一般落地,扑倒在地上不知死活。迎面走向李清的那一刻,别看李清如今颇有产业,可面对李逵的这一刻,扑面而来的无穷压力,顿时让他腿肚子打颤。
  “李逵,某是来唤我儿回去的。”李清尴尬的将手中的长刀插入刀鞘之中。
  “见过四叔公。”
  李利德作为长辈,自然开口没有问题:“李逵,得罪了这些僧道,对李家的名声可不好。这帮人虽说平日里没什么本事,搬弄是非,蛊惑乡间愚妇却有些本事。惹恼了他们,这些人背地里传是非也是一等一的恶心人,能不要撕破脸皮,还是最好不要撕破脸皮。”
  “四叔公,你可不知道,前些日子三叔公要续族谱,就是这些个道人蛊惑的。”李逵气地只瞪眼,要不是公孙胜早走了。要不然,他非让这小子后悔活着。
  李利德倒吸一口冷气,续族谱的事李清不清楚,他是知道的。说三叔公是鬼迷心窍也不为过。别看三叔公精明,但都是小聪明,是谋生的智慧。并没有筹谋家族百年气运的能力,他的经验和才智,走到如今的地步,已经是到头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山里的老头子,再有眼力,能和士大夫家族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吗?
  这次被骗也算是给了三叔公一个教训。是无奈之举,穷人咋富,很多人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这不是故意编排人。原因也很简单,高阶层不接受他们,低阶层,他们瞧不上了。标新立异又没有能耐,邯郸学步自然惹人耻笑。
  “哎,但愿三哥能想开点吧!”李利德无奈道。
  这一点李逵倒是一点也不担心,百丈村的人天生都有一种将天大的事抛在脑后的本事。这可能源于他们以前恶劣的生存环境。生老死别,总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猎户生活,确实磨练整个家族的神经条。就算是李逵张口说要造反,恐怕大部分族人回去第一件事不会去琢磨能不能成功,而是去磨刀。村子里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行动派。
  没想到如同凶兽一般的李逵竟然还懂礼数,这让李清父子顿时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们之间不会闹出冲突。因为一旦冲突起来,李清估摸着自己只有两条路可走,护着他爹逃跑,自己被李逵捶打一顿;拦着李逵,让他爹想跑,自己被李逵按在地上捶打。
  “清叔,不知李云怎么惹到你了,让你发这么大的火?”
  李云找他求救,李逵早就想到了。就李云大大咧咧的性格,早晚得露相。只是李逵想不透的是,李云露相的时间也太快了。
  就他去县衙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李云就暴露了。
  李清有点支支吾吾的难以启口,最终还是对儿子的关心占据了上风,询问道:“李逵,我家李云读书……哎算了,县试之前就让他住在李家庄吧,你们师兄弟也能互相帮衬些。”摆明了李清不想说,多半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思,让他面对李逵这个不算是外人的同族晚辈,也没脸说出口。
  踌躇了一阵之后,李清还是忍不住问:“不知道李云下场,解试可有希望?”
  李逵翻白眼撇了一眼李清,你儿子啥水平你能不知道?
  这一眼之后,李清瞬间心凉了七八分,感情自己家的傻儿子,连天下第一的苏轼都管教不了吗?
  知子莫若父,当爹的李清顿时不敢问了,借口家里有事,拦着还想再看看孙子的李利德匆忙离开了李家庄。
  “说吧,你小子到底又做什么糊涂事了,把你爹急的都想清理门户了!”
  听李逵的口气,似乎早就知道李云要倒霉。李云心中暗恼,大家都是同门,你就良心过得去?
  李云懊恼道:“原本挺好,我爹看到我带着一车的书回来,那叫一高兴呐。都准备摆席面招待左邻右舍了,也不知道怎么就赶上了,我爷从车上抽了本书下来,还真别说太邪性了,那本书老爷子不识字都看懂了?”
  李逵冷不丁笑起来,他觉得李云这小子也够倒霉。也不能怪卖书的商人。李云要的书数量大,但有一条却很难办到。
  每本书都不能是重样的。
  想想也是,要是李云买了两千本论语回去,估计他爹和爷爷也要发飙。
  李云自顾自的说起来:“我就纳闷,卖书的硬是在书里塞一本《麻衣神相》算几个意思?我又没打算去做算命的营生。”
  “后来,老爷子和我爹发狠了,发动全家将书都一本本的翻开了。都是新书,没一本翻动的痕迹。所有的书就我带回来的三本书是旧书。我总不能说自己在师祖跟前学了两年,就学了两本书吧?和他们说不通!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卖书的好。”
  线装本的书籍,拿来之后,是需要自己裁开的,要不然,有些内容看不到。李云说到这里,颇为无奈,神情萎靡。
  这话倒是在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时候会一本书翻来覆去的学,比如说《礼记》,学上几年也不为过。可问题是李云的父亲李清是捕头出身,爷爷更不是读书人,自然不会想到这一出。问题还出在李云身上,他要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买了一车子的书,他家里人也不会想到这些。
  但是李云很快就心情缓和了过来,他发现不光是自己倒霉,百丈村的李家也倒霉了。
  可惜的不是李逵,但也给他莫大的安慰:“二哥,家里似乎不太平静,是否出了事。”
  “收起你这幸灾乐祸的表情来。”李逵将公孙胜蛊惑三叔公的事一说,李云顿时沮丧的发现,他还是得和李逵站在一边,族谱要是被篡改了,他也要跟着倒霉。
  回家之后万事不顺的李云咬牙赌咒道:“等爷们中了进士,将这干贱道都发配了。”
  一脑门子官司的李逵也没心思去打击李云,就你这样的还敢说中进士?做梦去吧!
  有失必有得,李云虽艰难到有家不能会的地步。但是对他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至少他爹和他爷爷对李云的科举期望会下降很多。
  原本,在沂水县读书的时候,李清对儿子的期望是解试成功。然后经过他运作,在县衙找一个书办,书吏的营生。这对于武夫出身的李清来说,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光宗耀祖了。可随着李云的运气逆天般的投入苏门,李清对儿子的期望也水涨船高。一个解试身份,衙门里清闲让人尊敬的书吏已经满足不了当爹的对儿子的期望。
  按照苏轼在大宋文坛的超然地位,自己的自己既然成为了苏门的徒子徒孙,岂能做一个书吏了事?少不了个贡士的身份,就算是进士及第也敢想一想的美事。可如今,闹了这么一出之后,李清彻底认清了形势,他估计对李云通过解试都不抱希望了。这小子只要能够过了县试,他还是李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好在如今李家富足了,只要李云能通过县试,运作一番之后,进入衙门做书吏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毕竟周元还是李云的师伯呢?只要周元点头,李云还是能够混入衙门里,当上书吏。
  想到这些,李云就忍不住兴奋。
  再说李逵,他也要准备县试,但在之前,他先要找李全问清楚胖春的事。
  原本李全整日要是在家等着开饭,就是在院子里练武,再不济,就是在李家的工坊里帮忙。可是李逵找了一圈之后,竟然没有找到李全。
  没找到李全,却找到了大郎李达。
  俩兄弟见面颇为尴尬,大郎是个窝囊的性子,虽不是三寸丁,也不算长相奇丑无比。可全身上下没有任何优点,就够呛。
  而且在家里还不受待见,不会说话,喜欢钻牛角尖……
  连带着还经常被弟弟欺负。
  看到李逵的那一刻,大郎确实有点腿肚子打颤想跑。可他一转眼想到,自己似乎没做错事,顿时淡定了起来。面对如今已经是读书人的李逵,说不羡慕是假的。可是自家兄弟都要嫉妒,也不是大郎的性格。
  “李全呢?”
  李达没想到自家兄弟两年没见,刚见面不问自己,也不问娘的身体,却问起了族兄。
  当然,李全如今的身份和李家兄弟没什么两样,老娘张氏也把李全当儿子看。
  可大郎还是感觉到一阵心悸和难受,嘟哝道:“兄弟,两年没见,你就不问问娘,也不问问我如何?”
  李逵眉头有点跳动,看向李大郎的目光还是有点不善,这厮怎么就这么欠揍呢?
  可问题是李大郎占着天大的理,李逵无奈,只好耐着性子问:“娘身体如何?”
  “好着呢,如今娘心气可高着呢?最近去了舅舅家,估摸着过两天也该回来了。”
  李大郎眉飞色舞的比划着,李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也感受到了钱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李逵接着问:“那么兄长如何?”
  李大郎贱兮兮的抬起眼皮瞅了李逵一眼,随即又耷拉下脑袋,闷闷道:“我难受!”
  “啥!”李逵掏了掏耳朵,还以为自己没听清。
  “兄弟,我难受!”
  李逵一脑门子黑线,他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变了,李大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总有本事让人在旦夕之间手痒痒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