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范老挖坑
  “二哥,你我师出同门,为何你的策论会比我强?”
  回去的路上,李云觉得师祖他老人家藏私了,要不然,为何差距会这么明显?说起来,李云还自认为对李逵优势明显,他要比李逵早两年蒙学。至少多学了两本书。虽然这两本书对士子来说什么用都没有。
  他会背《百家姓》、《千字文》的时候,李逵还不知道在那个旮旯里撒尿和泥玩呢?可为什么自己明明比李逵入学早,却一直被李逵压制?
  这不正常。李云觉得自己一定是被蒙骗了。
  在颖州和扬州,李逵几乎是和他同吃同住,一起读书。虽说李逵这厮总喜欢在他面前炫耀才智,但真要说真才实学,李云觉得自己也不差啊!
  主要是不比李逵差。
  李逵一看李云憋屈的反应,就知道这小子不服。
  他是谁啊!
  李逵,专治不服。
  李逵瞪眼道:“你小子不学好,还敢抱怨?”
  “没有抱怨,而是觉得你我都是在师祖家里求学,平日里还是我老师授学的多。就算是策论,师祖也经常给我们开导。可为什么你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而我不能?”李云越说越激动,给人一种理直气壮的蛮横感。
  就像是都是腰缠万贯的少年郎,兜里的钱也一样,为何其中一个成了翩翩公子,人见人爱?为何另外一个成了傻缺?
  这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李云说什么也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李逵能让他如意了?只见李逵双眼微微眯起,仿佛心情不错道:“说起来,你我是师出同门,但是你自问自己努力了吗?师祖交代下的功课,那一刻你是竭尽全力完成过?最后因为自己荒废学业,却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抱怨,这是大丈夫所为?”
  李云程默了,他并不是像几位师叔那样的天才。但他在扬州的时候经常看到李逵被师叔晁补之,还有师叔李廌虐,几位师叔也虐自己,让他有种错觉,自己和李逵是一个水准的读书人。
  可如今想来,李逵似乎不一样,他好像比自己努力一丢丢。
  当然,李逵并没有想从努力上来打击李云,这不符合他的做派:“再说你,不努力且罢了,还怨天尤人。其实刚才范老伯说你的策仅是中规中矩,其实更多的是给师祖面子,毕竟你在他老人家跟前读书,真要是不堪入目,丢的脸也不是你的,而是师祖的脸面。这才给了这个看似普通的评价。你以为真的靠着真才实学,你就能通过县试,解试,然后傻呼呼地去汴梁中进士?不努力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有这样的梦想。”
  顷刻间,李逵的形象一下子光辉起来,似乎他真的多努力似的。
  他一直琢磨着走捷径,怎么可能和其他读书人那样,用命去苦学?要不是走捷径也需要体力,他也懒得去学啊!
  四书五经对他来说,一定用都没有。
  可这话他不能说,说了就是打自己的脸。李逵仰起头,自我感觉良好道:“李云……”
  李云愣住了,他很少见到李逵如此认真的说话,迟疑了一会儿之后,选择倾听。
  “李云,你不努力,就不应该去抱怨不公。而应该抱怨,为何自己不更努力一些。当你不所有人都努力之后就会发现一个道理……”
  李逵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引李云上钩。
  李云果然期待的问:“二哥,你是说要是我够努力,就会比别人都强?”
  这小子这点心思,李逵能摸不透吗?比别人比是假的,和他比倒是真的。李云这辈子的人生目标恐怕就是李逵了,武功比不上,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李逵这厮,天生神力,练武天赋极强。他如今在武力上超过李逵的想法没有了,自己也不傻。
  可是读书,大家都不缺点什么,凭什么自己还要被死死的压着?
  他不服!
  见李云终于忍不住下问,李逵呵呵笑出声来:“然后你就会发现,努力了,自己就越自信,让自己更强大,在关键的时候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准,但结果是还会被无情毒打。因为努力有用的话,这个世界为何还要分三六九等?有时候天赋比努力更重要,努力者千千万,但真正成功者几何?至于失败,你以后会习惯的。”
  李云气地冷哼一声,扭头就走。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打到李逵。
  解千和解万有气无力的跟在他们后面飕飕发抖。他们只知道李逵勇猛无敌,曾经打死过老虎,也大闹过临沂城。可是情报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李逵是苏门子弟,还是跟着大苏学士跟前读书的入室弟子中的翘楚。
  要是李逵知道他们心中所想的话,一定会告诉他们,翘楚不是这么用的,至少不该用在他的身上。
  李云的策论不好,主要是眼界不够开阔。再加上苏轼的策虽然很好,但仅仅是文辞上的华丽。真要是让他老人家给君王分忧解难,他也抓瞎。
  毕竟苏轼在黄州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民生问题,都全身心出去浪了。等到坐牢之后被贬谪黄州,才开始深入百姓中去。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很多问题他看出来了,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处理具体事物的能能力并不如苏辙高明。
  但苏轼的论确实好,好到独步天下的程度。
  毕竟,论是以古喻今,更多的是警示作用。毕竟问题摆在明面上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有点学识的读书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想要写好论,必须要常年的打磨文字,这是水磨功夫,急不来,着急也没用。
  李云他跟着苏轼读书时间短不说,天分也不足。论的水平也就普通解试学子中的中上,还是在沂州这个小地方。放到天下,他连叫嚣的资本都没有。
  事实上李逵也有这样的问题,论的水平一般。比李云好一些,主要是他读的书多一点。但真要说放在天下读书人中间,也是要被天下士子淹没的存在。但是他的策很好,这一点连苏轼都很奇怪。仿佛李逵是长错了地方的庄稼,突兀的出现在了自家的地里,让苏轼百思不得其解。
  可即便李逵的论不好,在沂州也算是不错的了。毕竟,在苏轼跟前熏陶了两年多,再要没有点舞文弄墨的气息,连他都不能原谅自己。
  加上策上拔高,傲视沂州众多土鳖士子,李逵的解元身份几乎是稳定了。
  三元及第第一步,他完成了。
  可惜,李逵环顾周围,连个可以炫耀的对象都没有,无趣!
  他能自甘堕落去解千和解万跟前炫耀自己的傲人成绩吗?这俩人哪是什么正经的读书人?
  还以为能够在武试之中,阻击李逵,没想到,一眨眼,李逵竟然被范相点为解元。
  这武试多半不会参加了。
  倒是解千、解万有点可惜。
  他们从出山那一刻起,就将李逵当成了自己解试道路上的最大对手。是他们获取至高荣誉道路上的绊脚石。
  让人气愤的是,李逵一直没把他们当回事。
  也难怪解千和解万一直盯着李逵的武力值,要不是老虎不好逮,他们说不定也要去真刀真枪的逮一只老虎来试一试,是否人的拳头真的能够打死老虎。
  可当他们遇到了李逵,近距离观察之后,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如此可笑。
  州学。
  阅卷房,严明离开考场跟着范纯仁进入了房内。
  在考试没有结束的之前,考卷没有收起来,阅卷房不过是考官休憩的地方而已。严明也是考官,身为通判,他即便主考官的身份混不到,但是副主考的身份在沂州境内没有人敢和他抢。他也有进入阅卷房休息的权力。
  不过,范纯仁见严明跟着他进入阅卷房,顿时警惕的看向了严明。
  “老夫要闭目养神一番,你先退下!”
  严明心里有点好笑,范相还有护食的习惯。可是他也不敢嘲笑,只好低着头,忍者心头的好笑,将自己见范纯仁的目的说出来:“范相,下官愚钝,为官多年却鲜有寸功。可恰逢李逵的策出现,让下官又惊又愧,惊的是我朝人才辈出,年轻一辈惊才艳艳……”
  “少吹捧,就说你的想法吧!”
  范纯仁平日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但美食当前,遇到个熟人在面前搭话,就是不想走。总觉得对方的意图很值得怀疑。
  严明无奈,只好作揖道:“范相,下官恳请范相恩准,将李逵的试卷发往汴梁。”
  “送去汴梁?”
  范纯仁犹豫了,李逵的策很有见地,似乎也有实现的可能,一旦真要是实现了,大宋的赋税将上一个台阶。财政困纾的问题也将大大缓解。但这个小农庄经济,似乎很容易被变法派窃取。远的不说,就说《保甲法》吧,这还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核心纲要,针对的大宋地方保护,训练农兵,培养大批士兵补充军队。
  结果就不说了,这《保甲法》很不靠谱,不仅仅没有给大宋的军队输送合格的士兵,反而一旦地方上受灾叛乱,这帮训练过的百姓仿佛成精了般难以对付。
  久而久之,连王安石都对《保甲法》没有了信心,同样的法令还有《保马法》更是引起无数的反抗。
  但不管是什么法令,实施起来难度大,甚至副作用明显,主要原因只有一个——穷。
  百姓穷,稍微煽动几下,就要闹事。
  可万一百姓富足了呢?
  还闹的起来吗?
  范纯仁陷入了犹豫之中,似乎严明也看出了范纯仁的为难,开口解释道:“范相,此策对朝廷有用,上报,仅是我等官员的本分。且不论是否谁用,用在哪里,都不是下官能左右的政令。”
  不咸不淡的说完,严明心虚的低下脑袋。
  他为什么要坚持上报朝廷?
  还不是为了邀功?
  在沂州这种地方,可以说任何官员都会战战兢兢。民风彪悍不说,动不动还闹事。十万人的叛乱都闹出过两次,还有什么事这帮刁民不敢干的?
  严明在沂州做了一任三年通判,想要靠着政绩升迁,这辈子都不指望了。可让他换个地方继续做通判,又有点心有不甘。而李逵的策无疑是个不错的由头。一旦他的声音让朝堂的大佬们听到,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等到这任官做完,吏部考核的时候,得个上等的考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升官发财,岂不是简单了?
  对严明来说,他需要做的就是,提醒范相,据理力争,将事情办了。
  反正范纯仁等解试考完之后,也该走了。到时候就算是想要惩办他也是鞭长莫及。
  范纯仁为官这么多年,能看不出严明心中打的是什么小算盘?
  不过,他就算是看穿了也不说,不仅不说,还要表现出自己没有预想到的样子给予支持。保守派如今战线收缩,可该有的试探还是要有。
  蔡京自从知开封府之后,事事冲在前头,俨然成了章惇豢养的恶犬,处处招惹是非。
  要是换个人,范纯仁也不担心。可是蔡京能力极强,三日恢复新法,给人以大展宏图冲锋陷阵的架势。
  章惇自持身份,不大可能会和苏辙,还有自己直接冲突。但是蔡京是个没事都要找事的主。让他继续在东京,变数太大。
  要是让蔡京去研究李逵策里面的农庄问题,然后在大宋的地面上找个试点的地方,发配出去……嘎嘎嘎……这似乎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好办法啊!
  想到这里,范纯仁当即决定,干了!老范决定还是让蔡京去做扶贫官员更好一些,省的在京城给他们添堵。
  心中决心已下,他正气凛然道:“我范氏受朝廷大恩,无以为报,此时正是报销朝廷洪恩的机会,怎么能错过?老夫决定了,将李逵的策抄录誊档之后,立刻将副本发往尚书省和中书省。不仅如此,还要力争派遣官员试用,如真是治世良方,陛下甚幸,大宋甚幸。”
  严明气地差点暴跳如雷,他不过是个六品的通判,哪有资格写奏章发送去尚书省和中书省?
  这两家衙门的门往哪儿开他知道,可即便他亲自去京城投书,也进不去啊!
  没想到范纯仁,看似忠厚老实的一个厚道人,却也会做出抢属下的功劳。可恨,自己还以为范纯仁好说话。
  不过,范纯仁真的是个厚道人,上一刻将严明打入深渊;下一刻,立刻救了他上来。笑道:“此事,就由老夫牵头,你去拟订奏章公文,联名上报朝廷。”
  “联名?”
  严明愣住了,幸福来的太快,以至于他还反应不过来。
  “下官,何德何能,能与老大人并肩上奏?”自己的身份太低,和前任宰相,如今的副相一起联名上奏,他哪有这个胆子和福分。
  范纯仁笑道:“要不你不要署名了。”
  “下官,下官!”听说不用他了,这功劳岂不是也没有他的份了?严明顿时大急起来。
  范纯仁哈哈大笑起来:“老夫和你开个玩笑而已,来来,见者有份,老夫奖励你个鸡腿,吃完了去琢磨如何给写奏章。”
  严明离开阅卷房的时候,手里哭笑不得的拿着一个还略微烫手的鸡腿。也就是范纯仁童心未泯,能做出这等事来,换个朝堂上的大人物,根本就不会做出如此有失威仪的事。可严明却心里热乎乎的,就像是鸡腿上冒着的热气,还有诱人的香味,勾起他无尽的食欲。
  他试着吃了一口之后,鸡肉的鲜嫩多汁顿时充满了口中,然让人无法自拔。
  范纯仁虽然决定上报朝廷,说白了,是给章惇看的。至于章惇是否会在意,他就不得而知了。当然,当前的首要之事还是找李逵,将策论上的问题原原本本的都列出来。
  这奏章啊!
  还是得自己写,至于严明……就让这傻小子先高兴一阵再说。
  改日,解试成绩放榜。
  只有排名前十的士子才有机会参加元祐九年的省试,至于排名在此之后的士子,也没有结束这次沂州解试。
  因为榜单边上还贴了一份公告,沂州今年取士十五人,十人为解试文试成绩定夺。落第的士子也不用灰心,还有机会参加武试。
  沂州解试武试阶段,录取士子五人。
  所有获得解试通过的士子,都有资格参加省试。
  考试的科目是:弓箭、刀枪棍棒(任取)、骑术,还有兵法。
  公告刚贴出来,落第的士子顿时激动了起来,临沂弓箭社人满为患。对于大部分士子来说,刀枪棍棒不少人都会一点。毕竟沂州是武术之乡,有练武的传统。但是士子们读书之后,没有放下功夫的人很少,都是童子功,小时候练过。
  至于骑术就更没条件了,只有少数几个人有过骑马的经验。大家都差不多。
  兵法倒是不难,读书人言论朝政,很少会忽略边疆安全这等大问题。没有兵法加持,高谈阔论的时候,岂不是底气不足?
  唯独可以短时间内练出来的,似乎就只有弓箭这一项。
  于是临沂成你出现了一股很邪门的场面。
  一大群穿着士子素衣的读书人,个个背着弓,腰间挂着箭壶,三五成群,不是在弓箭社里大呼小叫的穿街而过。
  要么就是出现在沂州城外,成群结队的在收获完庄稼的田地边,争相往地里放狗碾小动物,射箭玩。
  劳累一日,腰里别个耗子回城,立刻引来阵阵惊叹,走起路来也神气非凡。
  而解千、解万俩兄弟却一脸不屑的从街面上回来,对这帮临时抱佛脚的士子很是鄙夷:“软的不成样子的弓,箭出去都是飘的,还敢大言不惭的说要参加武试?岂不是不将我们兄弟不放在眼里?”